1.财产安全权
【保障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依法保障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的财产安全。金融机构应当审慎经营,建立严格内控措施和科学的技术监控手段,严格区分机构自身资产与客户资产,不得挪用、占用客户资金。
2.知情权
【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
金融机构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
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不得作虚假、引人误解的宣传。
3.自主选择权
【保障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金融机构应当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允许范围内,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意愿,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自行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不得强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不得采用引人误解的手段诱使金融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
4.公平交易权
【保障金融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金融机构不得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者排除其合法权利,不得限制金融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途径,不得减轻、免除本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5.保障金融消费者依法求偿权
【保障金融消费者依法求偿权】
金融机构应当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在机构内部建立多层级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程序,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接受社会监督。
6.受教育权
【保障金融消费者受教育权】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组织或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消费者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
7.受尊重权
【保障金融消费者受尊重权】
金融机构应尊重金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得因金融消费者的性别、年龄、种族、民族或国籍等不同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
8.信息安全权
【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
二、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
(一)套取个人信息的常见手段:
线下促销填写个人信息;
邮件短信报名陌生活动;
快递、外卖单据;
手机APP注册信息。
(二)信息泄露的危害:
1. 【营销骚扰】被不法分子打包销售,引起各种广告骚扰。
2. 【钓鱼诈骗】被网络黑灰产业盯上,遭遇有针对性网络钓鱼和电信诈骗。
3. 【隐私泄露】不法分子通过后台控制APP,获取用户手机通讯录和行踪轨迹,侵犯用户隐私,对其进行骚扰和勒索。
(三)个人信息的定义:
【个人信息】
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敏感个人信息】
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个人信息。如: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种类】
1、个人身份信息:姓名、性别、国籍、民族、照片、职业、联系方式、婚姻状况、住所或工作单位地址、身份证件种类号码及有效期限、家庭状况;
2、个人财产信息:拥有的不动产状况、拥有的车辆状况、个人收入状况、公积金缴存金额、纳税额;
3、个人账户信息:包括账号、账户开立时间、开户行、账户余额、账户交易情况等;
4、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卡还款情况、贷款偿还情况以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5、个人金融交易信息: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理财、保险箱等中间业务过程中获取、保存、留存的个人信息和客户在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发生业务关系时产生的个人信息等;
6、衍生信息:包括个人消费习惯、投资意愿等对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所形成的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
7、其他信息: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四)个人金融信息收集:
【安全基本原则】
金融业机构应遵循“权责一致、目的明确、选择同意、最少够用、公开透明、确保安全、主体参与”的原则,设计并实施覆盖个人金融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护策略。
在收集个人金融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原则,不得收集与业务无关的信息或采取不正当方式收集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存储】
应根据个人金融信息的不同类别,采用技术手段保证个人金融信息的存储安全。采用加密措施确保数据存储的保密性。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控措施保证个人金融信息存储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性。
【个人金融信息传输】
个人金融信息传输过程的参与方应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传输个人金融信息前,通信双方应通过有效技术手段进行身份鉴别和认证。通过公共网络传输时,应使用加密通道或数据加加密的方式进行传输,保障个人金融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
【个人金融信息销毁】
销毁过程应保留有关记录,记录至少应包括销毁内容、销毁方式与时间、销毁人签字、监督人签字等内容。存储个人金融信息的介质如不再使用,应采用不可恢复的方式(如消磁、焚烧、粉碎等)对介质进行销毁处理,存储个人金融信息的介质如还需继续使用,不应只采用删除索引、删除文件系统的方式进行信息销毁。
(五)如何保护自身信息安全
1、提升安全意识:积极学习信息安全知识,提升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水平。
2、不上不正规的网站:不良网站会以各种名义收集个人信息,甚至带有病毒木马,因此,上网时应认准正规网站。
3、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很多市场营销人员通过赠送礼品的方式来套取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扫。
4、不使用不明WiF 热点:公共区域的 WiFi 隐藏着安全风险,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账号。
密码被窃取。
5、及时销毁纸质单据:在处理各种快递单、账单和交通票据时,涂抹掉个人信息部分再丢弃,或者集中起来统一销毁。
6、警惕不明邮件、软件:不要随便安装来路不明的软件、轻易打开陌生人发来的邮件,尤其是带有中奖、领奖等诱惑性信的邮件。